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的背景是什么
这份《实施细则》出台的意义十分重大,标志着自贸试验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开始。要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过程。我们把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分为三个阶段、“三个版本”: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市会同“一行三会”据此出台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51条”意见,上海的“一行三局”相应出台了10余项实施细则,确立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政策框架,推动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顺利起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自贸区金改的1.0版,其标志是总体政策框架基本建立。
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的背景是什么
2014年5月,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建立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强大的事中事后管理体系得以建立,简政放权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接入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从此,自贸区金改进入了2.0版的时代,其标志是围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强大的风险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共有13家中外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一万多个;区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累计发生120笔、金额197亿元,利率仅为4.2%,显著低于境内融资利率,大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今天正在推进的改革,可以说是自贸区金改3.0版的起步,其标志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进,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难啃的硬骨头的改革政策要全面落地实施,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要素要全面到位。去年9月18日,克强总理视察自贸区时,非常关心实体经济发展,强调要进一步放宽境外融资,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韩正书记、周小川行长要求上海市和人民银行全面落实国务院指示。此次《实施细则》的发布,就是市委市政府、人民银行共同贯彻中央指示的具体举措。这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步骤,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国家金融改革在上海先行先试,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