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贸试验区文化平台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自贸试验区文化平台创新案例
一、企业概况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下称“文化基地”)由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07年9月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提供展示、贸易、物流、仓储、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是区内唯一的专业文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二、创新案例
1.境外图书保税展示功能创新
今年7月底,文化基地在区内首次举办了境外图书展览,特点之一就是保税展示,不需要像在区外办理时办理一般贸易进口手续,只需要进境备案即可。国外出版商可以将外文图书放在区内,国内出版商到试验区内挑选商谈,通过点对点的交流平台,节省了国内出版商前往境外的来回交通时间和成本。
除了保税展示外,在自贸试验区的图书展示审核流程也相对简化,只需要具有引进海外图书资质的企业对内容进行保证,就可以进入自贸试验区流程大为简便,而在区外则需要对内容全面审核。
2.展示交易模式创新
文化产品与普通商品并不一样,展示交流是促进交易的主要手段,一般通过展览吸引买家。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企业通过文化基地将文化产品从境外市场转移到境内交易,或者进行保税展示等。自贸试验区成立前,货品在入境审批时,必须先在港口报关,之后才能到区内,且只能在区内指定展示。
在海关的先入区,后报关等相关政策出台后,文化产品可以不需要在港口等待报关,而是等到入库后再进行报关,节省了在港口等待的时间,最终产品也可以更快交到买家手中。
更为便利的是,在境外展示时就可以实现交易。例如,当艺术品运到美国进行展示时,如果发生了交易,该艺术品仍需再运回国内,办完一般贸易出口手续后,才算真正完成了交易流程,该过程使得艺术品交易过程被拉长,手续复杂。但在自贸试验区成立后,文化基地向海关提出了相关简化要求,使得文化产品在境外展示交易时,实物无需再返回境内,只要相关单证回到境内办理即可。
此外,利用自贸试验区内的自由贸易账户,交易时所需的资金流动也更为方便高效,不仅汇率可以更接近国际市场,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资金划转最快可以在当天完成。
基地目前已集聚了270家以上的各类文化企业,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已超过60亿人民币,2013年底贸易规模已超过71亿人民币,年税收贡献已超过1亿人民币。目前,文化基地正积极探索在洋山保税港区建立文化装备基地,以带动高端文化设备的展示展览、制作加工、保税租赁和保税融资租赁乃至制造生产等产业的发展。此外,还正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设立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申请,有望近期落地挂牌。
自贸区成立前
先报关,后入区
区内指定展示
展示不得交易
自贸区成立后
先入区,后报关
可出区展示
展示可交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