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改革内容 | 改革效果 | 实施范围 | 前期试点案例 | 所属领域 | 备注 |
(一)先进区,后报关 | 改革前:在一线进境货物入区环节,企业先向海关申报进境备案清单,海关办理完通关手续后,企业再凭放行单据将货物运至区内。改革后:对于一线进境货物,海关依托信息化系统,允许企业凭进境货物的舱单信息先提货进区;上海海关所辖口岸监管场所经营人凭电子信息办理相关货物的提离手续;货物运至区内后,企业再在规定时限内向海关进行进境备案清单申报。 | 企业进境货物从港区到区内仓库时间平均从2-3天缩短至半天。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 由目前的47家试点企业扩大到试验区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 | 上海盟通物流有限公司是“先进区、后报关”的试点企业之一,试点货物中80%以上为服装类产品,通常每票都有10个以上的品名。原来“先报关、后进区”模式下,经常因为单证问题影响通关,并为此增加物流、仓储成本支出。试点“先进区、后报关”后,企业可将货物提入仓库后,再整理资料向海关备案申报,既提高申报准确性,又能节约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 通关便利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5月1日起将推广至所有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的区内企业。 |
(二)区内自行运输 | 改革前:试验区范围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货物的流转采取转关运输方式并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货物。改革后:试验区内企业,可以使用经海关备案的自有车辆或委托取得相关运输资质的境内运输企业车辆,在试验区内自行结转货物。 | 大幅节约企业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根据试点情况测算,每车缩短30分钟,企业一年节约物流成本约20万元。 | 由目前7家企业试点扩大到试验区有需求的企业。 |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自行运输”试点企业,运输路径从外高桥保税区到洋山保税港区。采用自行运输模式,平均车辆可以节约半个小时的等候时间。以外高桥至洋山为例,2吨的车辆可节约50元/车,5吨的车辆可节约100元/车。 | 通关便利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5月1日起将在整个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广。 |
(三)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 | 改革前:仅在区内个别生产企业试点。一般生产企业实施单耗管理核销模式。改革后:对实行海关联网监管、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取消单耗管理核销模式,实行以每日工单数据为基础的核销模式。 | 将实现海关动态实时准确核算、即时计算核销结果。企业库存差异认定时间从原来的约一两个月减少到一天,节省了企业申报时间。为区内维修和研发等新型的业务类型提供了与之相适应的核销模式。 | 试验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 | 漕河泾出口加工区内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已试点参与工单式核销模式。试点较好实现了海关保税监管效能提升和企业运作便利化的“双赢”。成功实现电子账册的“瘦身”,方便企业进行备案申报。英业达通过归并关系将厂内21000多个料号归并至H2000账册的260多个项号,简化了通关作业流程,提升货物通关效率。采用电子工单代替传统加工贸易备案单耗进行核算,在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同时,缩短了核销作业周期。英业达在实行工单式核销模式后,企业盘亏情况和补税金额更加合理,核销周期也从原先的半年缩短至2个月。 | 通关便利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5月1日起全面推广至区内符合条件的所有企业。 |
(四)保税展示交易 | 改革前:仅允许企业在区内开展保税展示。改革后:允许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向海关提供足额税款担保(保证金或银行保函)后,在区外或区内指定场所进行保税货物的展示及交易。 | 允许企业在试验区物理围网以外场所进行保税展示交易,企业可按照经营需要进行物流配送,已销售货物在规定时限内进行集中申报并完税,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和终端售价,加快物流运作速度。 | 试验区内有此业务需求的企业均可开展。 | 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森兰商都,试点开展了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流程如下:保税仓库—电子监管—展示点销售—一个月内销售货品集中申报—三个月内未售货品返区。海关监管系统、企业仓库WMS管理系统以及森兰商都ERP管理系统成功对接,信息互通,及时了解货品在每个阶段的状态。海关在森兰商设立专用监管点加强现场监管。据运营方测算,由于海关允许商品在保税状态下出区进入展示平台,并可零售和事后集中申报纳税,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税费成本,其保税展示交易货物售价可比国内市场相同商品优惠20%至30%。 | 功能拓展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已在自贸试验区实施。 |
(五)境内外维修 | 改革前:仅允许区内企业开展区内生产出口产品的返区维修,且维修业务规范不明确。改革后: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境内外维修业务,海关参照保税加工的监管模式,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 拓展区内维修业务范围,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境内维修业务发展,推动加工制造向研发及检测、维修等生产链高附加值的前后两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区内符合条件的开展维修业务的企业。 | 1月3日,天长(上海)飞机租赁有限公司引进一架波音737客机,货值5200万美元,由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改装。这是浦东国际机场综保区2014年首单维修业务。上海海关完成了这一单维修改装飞机内销的监管工作。 | 功能拓展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5月1日起正式实施。 |
(六)期货保税交割 | 改革前: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内开展铜、铝两项商品的保税期货交割试点。改革后:允许企业在试验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以保税监管状态的货物作为期货交割标的物,开展期货实物交割。业务品种扩大到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上市的商品品种。 | 进一步促进我国期货贸易的发展,促进形成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 | 由洋山保税港区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铜和铝2个品种,扩大到试验区全部范围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所有上市的商品品种。 | 上海同盛物流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自试点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以来,共计生成保税交割结算单37张,实际重量约为925吨。借助保税仓库存储期货保税商品,企业可在保税状态下进入期货商品交割环节,不必先行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关税和相关税费,此举有助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帮助其扩展期货交割规模,推动国内期货交易市场发展。同盛公司自开展该业务以来,2011年的电解铜进出库总量为4.4万吨,2012年为22.1万吨,2013年为32.3万吨,业务量增长明显,企业知名度及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 功能拓展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已正式实施。 |
(七)融资租赁 | 改革前:仅在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展试点。改革后:可在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此项业务。允许承租企业分期缴纳租金,对融资租赁货物按照海关审查确定的租金分期征收关税和增值税。 | 将上海航运服务与金融服务的资源优势、创新优势、环境优势,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优势相结合,推动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融资租赁特别功能区与金融创新实践区。 | 试验区内符合国家主管部门融资租赁条件的企业均可开展此业务。 | 今年1季度,交银金萱(上海)飞机租赁有限公司进口自贸区首架波音777飞机,货值1.64亿美元,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给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上海海关为该飞机办理了进境备案和出区租赁手续口。 | 功能拓展 | 首批形成制度安排的改革项目。实施区域从浦东机场综保区扩大到整个自贸试验区,已正式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