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FTA上海自贸区企业服务平台最新获悉,自贸区探索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接轨国际惯例
一单外贸业务要通关,企业只需要通过一个“单一窗口”,仅仅申报一次,就可以走完所有的申报手续,既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还能保证有效监管——今年6月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再推一大制度创新,洋山港保税区有望在全国率先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融合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出入境边检、港务等多种服务功能,接轨国际惯例,促进贸易便利化。

自贸试验区到本月底挂牌运行将满半年,眼下创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已成为这块热土上积极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自贸试验区将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核心,探索以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为导向的货物贸易监管方式;同时,为促进区内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的贸易监管方式。”
“放开”不意味着“放松”
一线放开,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大特点。企业可以凭进口仓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目前已有47家企业加入了“先入区、后报关”新型海关监管的试点,在货物到达港口但未办结海关手续前就可以进自贸试验区。
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的捷开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是GKE(新加坡)金属物流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内注册的合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张耀婷目睹了首票试点货物入区的全过程。“由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货物的流转入库时间要求很高。海关在自贸试验区试点‘先进区、后报关’模式,为仓储物流企业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测算,新模式下企业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2至3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
不过,一线放开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这就“倒逼”自贸试验区加快练成贸易便利化、监管高效化“必杀技”,而建立“单一窗口”正是一大突破口。
|
|